2018年4月19—22日,绵阳市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文77级1班参加40周年同学会的校友们。他们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学生,也是绵阳师范学院前身绵阳师范专科学校建立后的首批学生之一。他们于1977年12月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次年3月进入绵阳师范专科学校学习,3年后毕业参加了工作。数十年来,他们在学校、在机关、在工厂,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值此入学40周年之际,他们又回访了母校,回到了他们曾经求学深造的地方。
4月19日下午,中文77级1班部分回访母校校友来到了文学与历史学院高新分部,校友蒋宗福、孙华教授向学院200余位师生奉献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蒋宗福教授现为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其讲座题为“慎思审问明辨:文史学习与研究方法”。蒋宗福教授先简单回忆了自己在绵师的求学经历,与在场的同学分享了“史上再无77级”感受。同时,还以自己同班同学的成功案例来勉励各位绵师学子,要自信,相信未来,努力奋斗。接着,引用《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经典名句,结合自身的理解和实践向同学们讲述了“慎思审问明辨”的文史类治学求进之道。他勉励同学们要广泛涉猎、兼容并包、慎思明辩,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观察分析问题,最终还要将所学落到实处,做到知行合一。孙华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其讲座题目为“川陕蜀道与文化路线”。他由“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类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问题开端,围绕“蜀道的申遗问题”和“文化线路的满足条件”展开讲述,为在场师生介绍了文化线路的含义、文化线路的六大特点以及文化遗产的分类。他提出蜀道要“申遗”,它的年代与地域、特点和价值、现状与问题、保护与利用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行全面和专门的研究。随后,他还通过图片展示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川陕蜀道的基本情况。他认为,蜀道的开辟年代据可考文献记载最早是在战国时期,蜀道的废弃则是因为1936年川陕公路的修建及占压。他指出,川陕蜀道作为茶马古道的主道,将二者合二为一,不仅可以满足文化线路的标志性产品这一要求,而且还满足了川陕蜀道“跨文化”的缺失。最后,他深入浅出地得出川陕蜀道满足了文化线路所有的要点和指征这一结论。
21日上午,“中文系77级1班入学四十周年座谈会”在中源饭店举行,原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现学校校友办领导、学院代表聆听了他们的座谈。校友们畅谈了早年学习的艰辛和高考的幸运,共话了学习阶段的勤奋与幸福,分享了奋斗的经历与感悟,纷纷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建设者,我们感恩小平同志的伟大决策、我们感恩老师们当年的谆谆教诲、我们无愧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民族复兴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还将发挥各自的才干与余热,努力助力和见证中国梦的实现。
21日下午和22日上午,在学校校友办的协调和学院领导的陪同下,77级1班回访母校的校友们分别到学校高新校区和游仙校区参观。在高新校区,他们参观新校区,看到了校园建设的巨大成就;参观李白文化中心,看到了学院教学和科研结合取得的辉煌成绩。在游仙校区,校友们漫步校园小径、参观第一教学楼、凭吊图书馆废墟,感叹食住和锻炼场地的变化,尽力搜寻着昔日求学时的点点踪迹。尽管他们多数人年龄超过六十,不少人年逾古稀,但其高昂的兴致、满脸的欢欣,道出了他们回访母校的喜悦。
(文学与历史学院 文:办公室 审核:兰继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