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暑假中,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种太阳”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团总支书记王小宇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绵阳市花荄镇九合村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实地参观、访谈交流、切身体验做农活的方式了解当地乡村发展状况,用劳动和汗水体悟乡村振兴的宏伟成就。

图1与村民的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实践团队首日深入果园实践“疏果”。“把太小的或者坏的果子择掉,一个枝头只留下一个果子,这样可以集中养分,结出的果子会更大更甜”,在大叔耐心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头顶烈日,进入果丛中与村民参与疏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了解到不同品种的果子和果园的运作模式,种与养相结合,“疏果”既可以培育出更高品质的果实,被择掉的果子还可以供家禽食用,体现了生产绿色有机生产的理念。


图2疏果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高龄独居老人家中与他们拉家常,关切询问老人的日常起居,身体状况,帮助老人清理卫生。村民们笑逐颜开,称赞孩子们的爱心行动,同时也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用心关怀,切实行动,让农村空巢老人感受属于青年群体的关爱,“种太阳”实践团队在这条路上不断身体力行。




图3为高龄独居老人清理卫生
团队成员来到一位婆婆家中帮忙除草,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时常需要清理杂草,而杂草的生长周期短于农作物,且生长速度快,范围广,清理难度大。烈日下,队员们躬身于田垄,埋头于割草,大家看着一起清理出来的田地,成就感油然而生。也激励着队员们不忘土地之恩、农民之德,始终坚持发扬劳动精神,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4田间除草
小队成员在九合村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周边展开了帮助农户择花椒的助农活动。队员们深入乡村基层,积极响应农户需求,脚踏实地,帮助农户择花椒理花椒,共助农事,献力农忙。在与村民的谈笑中了解乡村振兴新气象,在实践中理解乡村政策之优,献心献力在基层!



图5择花椒
团队来到九合村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参观。园区的生产发展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采用“大园区小业主”的产业主体多元模式,推行以杂柑为主,特色种植、水产养殖、乡村旅游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品类集群模式。集合社会、政府和集体的资源,发展园区,拉动产业增值、经济增长。同时利用大农户带动小农户、贫困户进行生产发展,有效助力贫困户脱贫,共同奔向小康。




图6参观果园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发展状况,传递农民心声,团队成员在村委会的帮助和引领下深入乡村基层,开展入户走访活动。通过与村民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团队成员在村民们的表达中得知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困扰,及乡村产业振兴和扶贫工作所带来的切实利益和便利。


图7采访
九合村之行让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从理论深入到了实践。参观种植基地、协助果农疏果、了解农户的生活,以及为农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都使大家在观察中不断成长,在实践中有所感悟。让大家以功成不必在我、担当舍我其谁的胸怀、时刻敲响责任警钟,扎实做好责任文章,在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主战场”上,谱写铿锵有力的奋斗篇章。
(素材来源:文学与历史学院团总支 文图:文史学院三下乡“种太阳”实践团队 审核:刘虹)